币安币世与B一爱恨密货界的情仇场加
2019年那个春天,赵长鹏(CZ)的一个决定震动了整个币圈。当时这位刚刚崭露头角的交易所掌门人,毅然决然地宣布下架BSV(Bitcoin SV),原因直指其创始人Craig Wright不断宣称自己是"中本聪"的闹剧。这个决定在当时赢得了加密社区的一片喝彩,人们称赞CZ"有态度"、"有原则"。谁能想到,四年后的今天,币安竟然重新拥抱了这个曾经被它抛弃的项目,而且还推出了高达50倍的BSV合约!
中本聪之谜:一场持续多年的闹剧
说起BSV,就不得不提到那个自称"中本聪"的Craig Wright。这位澳大利亚企业家从2016年开始就声称自己是比特币的发明者,但始终拿不出确凿的证据。2018年11月在首尔举行的Deconomy会议上,以太坊创始人Vitalik Buterin甚至当众直呼他为"骗子"。我在采访过的一些业内人士都表示,Craig Wright最令人恼火的不是他的谎言,而是他把整个比特币社区当成了傻瓜。
有趣的是,Craig Wright在技术层面确实有两把刷子。我曾翻阅过他的一些论文和专利,不得不承认他在区块链技术方面的造诣很深。这也是为什么有些人会称他为"在技术上最接近中本聪的人"。但这种技术能力与他的为人形成了鲜明对比——他更像是个技术精湛的江湖骗子。
闪电火炬运动与"我们都是Hodlonaut"
2019年初,一场名为"比特币闪电火炬"的社交媒体运动正在加密圈如火如荼地进行。这项实验通过闪电网络传递小额比特币,旨在测试网络的可靠性和普及度。参与其中的不乏各界名人,包括Twitter创始人Jack Dorsey、LinkedIn联合创始人Reid Hoffman等。CZ和孙宇晨也加入了这场有趣的社交实验。
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,Craig Wright威胁要起诉一位名叫Hodlonaut的推特用户,因为后者经常嘲讽他的"中本聪"身份。这一霸道行为立即引发了比特币社区的强烈反弹。数以千计的用户将自己的头像和昵称改为Hodlonaut,表达"我们都是Hodlonaut"的团结精神。CZ也加入了这场抗议活动,并在推特上放出狠话:"Craig Wright不是中本聪。再这么胡闹,我们就下架BSV!"
币安的态度转变:商业利益胜过原则?
2019年4月15日,币安兑现了CZ的威胁,正式下架BSV。当时的公告中特别提到"对整个区块链生态系统的贡献度"是下架考量因素之一。这一决定导致BSV价格暴跌12%,而BCH则应声上涨。作为见证者,我清楚地记得当时社区的反应——大多数人拍手称快,认为这是对Craig Wright嚣张气焰的有力回击。
四年后的今天,情况却发生了180度大转弯。币安不仅重新接纳BSV,还推出了50倍杠杆的永续合约。这一决定直接推动BSV价格在两小时内暴涨近30%。看着行情图表上那条陡峭的K线,我不禁感叹:在商业利益面前,当初的原则似乎变得不那么重要了。
交易所的生存哲学:与时俱进还是随波逐流?
币安的这种转变其实不难理解。在这个日新月异的加密货币市场,一成不变的坚持很可能意味着错失机会。就像今年比特币生态突然火爆,币安就迅速上线了Ordinals NFT服务;当DODO代币单日暴涨50%时,币安也立即推出了相关合约产品。
最近比特币现货ETF的炒作更是典型例子。10月16日当假新闻爆出时,比特币价格瞬间突破3万美元大关。虽然消息很快被证实是谣传,但市场的狂热反应却是真实的。币安选择在这个时候重新上线BSV合约,恐怕也是看准了这个市场热度。
结语:没有永恒的原则,只有永恒的利益
回顾这段历史,我不禁想起CZ当年那句掷地有声的"Do the right thing"(做正确的事)。四年前下架BSV是正确的决定,四年后推出50倍BSV合约同样可以被解释为"正确的事"。这其中的转变,折射出加密货币行业残酷的生存法则——在这个瞬息万变的市场里,原则固然重要,但生存和发展才是永恒的主题。
作为一个长期观察这个行业的业内人士,我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:在加密货币的世界里,没有永远的朋友,也没有永远的敌人,有的只是永恒的利益。币安与BSV的这段恩怨情仇,不过是这个行业无数类似故事中的一个缩影罢了。
(责任编辑:节点)
-
作为一个在金融市场摸爬滚打多年的老手,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些选择合约交易平台的心得。说实话,这个领域的水很深,稍不注意就可能踩坑。平台安全是第一位记得2019年那会儿,有个朋友贪图小便宜选了家没牌照的平台,结果跑路时亏了个底朝天。所以我现在选平台,第一个看的就是监管资质。就像买保险要认准银保监会备案一样,找交易平台也得看它有没有正规牌照。我通常会查看平台官网底部的监管信息,再去对应的监管机构官网核实。... ...[详细]
-
最近的币圈行情简直就像在坐过山车,全凭川普一句话就能让市场上下翻飞。记得昨天美股开盘前,这位大嘴巴总统又在推特上放话,结果不仅美股应声而涨,连带着加密货币市场也跟着沾光,比特币重新站上了11.5万美元的大关。不过有意思的是,就在现货市场回暖的时候,比特币ETF却连续4天出现资金净流出,这个现象从上周非农数据爆雷就开始了。市场情绪微妙变化说来有趣,以太坊ETF反倒成了香饽饽,资金开始出现净流入。我猜... ...[详细]
-
说实话,我第一次接触网格交易时,跟大多数小白一样兴奋得睡不着觉。心想这简直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——设置几个参数,机器人就能帮我自动低买高卖,躺着数钱。那时的我哪知道,这个看似完美的"自动赚钱机器"背后藏着这么多陷阱,稍不注意就能让你亏得怀疑人生。新手最容易掉进的7个认知陷阱1. 天真地以为网格交易就是"永动机"记得我第一次用网格交易时,朋友跟我说:"这玩意儿在震荡市能赚不少钱。"但我选择性忽略了后半... ...[详细]
-
这一周的加密货币市场,简直比好莱坞大片还要精彩!特朗普政府突然对数字资产"网开一面",各国监管风向也随之起舞。作为一个在金融圈摸爬滚打多年的老手,不得不感叹:这波政策转向来得比预想中快得多。退休金也要玩币?特朗普这招够狠万万没想到,特朗普一纸行政令直接把401(k)退休计划给"改头换面"了。允许投资数字资产?这在去年还是天方夜谭!我认识的老牌银行家们都在摇头苦笑,他们保守了一辈子的退休金理念正在被... ...[详细]
-
深夜刷手机时,看到马斯克又在推特上抛出了一个劲爆话题。这位科技狂人通过他的AI助手Grok,提出了一个让所有币圈人都睡不着觉的问题:随着量子计算机的突破性发展,比特币的安全性会不会被彻底瓦解?量子计算机VS比特币:一场正在酝酿的世纪对决说实话,当我第一次听说量子计算机可能破解比特币时,后背确实冒出了冷汗。毕竟现在的量子计算发展速度,简直比马斯克的火箭还快。就在马斯克发出这个问题的前几天,IBM刚刚... ...[详细]
-
币圈战况实录:8月4日BTC多空角力白热化 ETH反弹能否持续?
深夜盯着K线图的朋友们,是不是又开始焦虑了?说实话,在这个24小时不打烊的市场里,我们这些投资人就像是在坐过山车,心脏不好的还真玩不转。还记得前天比特币那波急跌吗?当时多少人连夜爆仓,现在想起来还心有余悸。BTC行情解析:多空拉锯战打响凌晨00:10的数据显示,BTC现价114000美元附近徘徊。说实话,这个位置很微妙——112000附近已经形成了一道心理防线,但要说要反弹吧,总觉得少了那么点气势... ...[详细]
-
最近香港稳定币监管条例正式落地,作为深耕金融科技领域多年的从业者,我发现圈内朋友对法案的理解存在不少偏差。今天我就用大白话帮大家梳理几个关键要点,希望能消除不必要的恐慌。哪些行为会踩红线?根据新规第8条,"受规管稳定币活动"就是高压线。这就像开车要遵守交通规则一样,违规操作肯定要负法律责任。那么问题来了,到底什么才算是"受规管"呢?监管范围详解条例第5条给出了明确界定:首先,在香港本地发行稳定币肯... ...[详细]
-
今天的加密市场情绪又升温了!贪婪指数攀升至64,虽然还没到疯狂程度,但投资者显然越来越乐观。这个指数可不是随便拍脑袋算出来的,它综合考量了市场波动、交易量、社交媒体热度等6大维度,就像给市场情绪做了一次全面体检。"麻吉大哥"的豪赌:浮亏510万美元说到豪赌,不得不提"麻吉大哥"黄立成。这位大佬的多头仓位现在浮亏已经扩大到510万美元,玩得够大的!不过仔细看,他的BTC和HYPE仓位还在赚钱,主要是... ...[详细]
-
市场老手都知道,跟着"鲸鱼"走总是没错的。最近链上的资金流向异常清晰——Celestia(TIA)、Solana(SOL)和Cardano(ADA)这三匹黑马正在被大资金疯狂扫货。作为一个在市场摸爬滚打多年的观察者,我发现这些聪明钱的选择往往能提前3-6个月预示市场走向。Celestia:区块链世界的"基建狂魔"去年10月底才横空出世的Celestia,已经让不少传统VC捶胸顿足了。这个号称"区块... ...[详细]
-
说起来真是戏剧性,渣打银行这回对以太坊的态度来了个180度大转弯。记得今年3月他们还在唱衰,把2025年的预测价从1万美元腰斩到4000美元,现在却一口气把年底目标价提到7500美元,更夸张的是,他们还预测到2028年能冲到2.5万美元!市场风云变化,以太坊重获青睐周三的时候,以太坊的价格大概在4679美元左右徘徊,这个数字不禁让人想起2021年11月那段疯狂的日子。当时渣打银行下调预测时,给出的... ...[详细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