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资源 > 万到0万一位之旅老韭的S加密奇从3B传菜的

万到0万一位之旅老韭的S加密奇从3B传菜的

2025-10-05 06:51:53 [视角] 来源:链上趋势

大家好,我是Leo,在币圈摸爬滚打多年的老韭菜,现在在3P Labs做联合创始人,同时也是Hope money大使。说起来你可能不信,我在SHIB上只用50天就让3万美元变成了260万美元。今天就跟大家聊聊我的币圈故事。

从技术宅到币圈玩家:我的入圈之路

2018年1月,我在一家Web2公司当码农的时候,带着一万块试水了第一个项目——亦来云(ELA)。没想到一周就翻倍了,那种感觉就像第一次坐过山车,又刺激又上瘾。当时我们几个校友整天泡在咖啡厅里讨论区块链技术,总觉得这事靠谱。

5月份我们头脑一热就创业了,现在想来真是too young too naive。那时候市场已经开始走下坡路,我们却还在用Web2的思维做Web3产品,结果可想而知。记得产品上线那天,用户数比团队成员还少,这打击让我们在2019年初就关门大吉。

2020年的312事件简直是我的噩梦。那天比特币从7000刀一路跳水,我眼睁睁看着账户里的数字越来越少,最后在3000刀附近割肉。当时真的以为币圈要完蛋了,甚至开始看招聘网站准备回归码农生活。

SHIB的狂野之旅:50天80倍奇迹

2021年是我的人生转折点。3月14号那天,我拿出3万美元买了SHIB。说实话,当时就是抱着"大不了归零"的心态。谁能想到这个"狗币杀手"会给我带来260万美元的回报呢?5月8号卖出最后一笔时,我的手都是抖的。

这次经历教会我很多:比如要定期观察持币地址增长,就像看店铺的客流量;要关注社区活跃度,就像留意一个网红的热度。这些指标比K线图更能反映真实情况。不过说实话,这种暴富经历可遇不可求,现在想想都觉得不可思议。

与FT的不解之缘

第一次听说friend.tech是因为Paradigm的投资消息。刚开始我觉得这玩意就是个山寨版微信群,UI简陋得让我这个产品经理直皱眉。直到8月底,看到老朋友们在FT上玩得风生水起,我才重新审视这个平台。

有个朋友花0.01e买了个大佬的Key,三天就涨到0.1e。这让我突然意识到,FT最妙的地方就是它把社交和金融完美融合。你要真金白银地投入,才能体会到其中的门道。就像打游戏充钱买装备,不花钱永远是个菜鸟。

现在我在FT上主要做四件事:一是保持活跃,没人喜欢僵尸号;二是分享有价值的Alpha信息,相当于给房间里的朋友发福利;三是搞了个改良版的Fomo3D小游戏,没想到大家玩得这么嗨;四是和其他优质玩家互持Key,这招效果出奇地好。

最近我还在研究其他公链的SocialFi项目,在StarsArena和NewBitcoinCity认识了不少新朋友。这些经历让我明白,在Web3世界,关系网就是你的财富网。

给后来者的建议

这6年币圈生涯,我最大的感悟就是:机会永远留给有准备的人。Fomo3D让我赚到第一桶金,SHIB让我实现财务自由,FT又让我找到了新的方向。

如果你刚入圈,我的建议是:1. 先用小资金试水,别一上来就All in2. 多关注链上数据,比K线图更靠谱3. 建立自己的关系网,信息就是财富4. 永远留一部分资金应对黑天鹅

未来我计划邀请FT上的朋友们试用3P Labs的链上监控工具,也会持续分享新的投资机会。毕竟在币圈,独乐乐不如众乐乐。如果你也对加密世界感兴趣,欢迎来找我聊聊,或许下一个暴富故事就属于你。

(责任编辑:资源)

推荐文章
  • 加密货币市场观察:BTC和ETH的周末震荡走势

    加密货币市场观察:BTC和ETH的周末震荡走势 9月17日,我像往常一样盯着电脑屏幕上的K线图,发现BTC和ETH正在经历典型的周末行情。说实话,这种行情让很多投资者都提不起劲来交易,但也藏着一些值得我们关注的细节。市场回顾:平静中暗藏玄机昨天早上倒是给了我们一点惊喜,BTC突然拉升到了26900美元附近。我清楚地记得当时手机提醒响起时,不少交易群里都热闹了起来。可惜好景不长,这波上涨就像夏天的雷阵雨,来得快去得也快,最终又回到了26500美元... ...[详细]
  • Solana价格狂飙背后的隐忧:生态发展为何跟不上节奏?

    Solana价格狂飙背后的隐忧:生态发展为何跟不上节奏? 作为一个在加密领域摸爬滚打多年的老韭菜,最近Solana(SOL)的行情真是让人又惊又喜。从年初的10美元一路飙到40多美元,这个涨幅要是放在传统金融市场,绝对能上头条新闻。但作为一名理性的投资者,我不得不问一个扎心的问题:Solana的生态系统真的配得上这样的价格表现吗?价格与生态的背离现象记得去年FTX暴雷那会儿,Solana生态可以说是遭受了灭顶之灾。当时我们都在想:这个链是不是要完蛋了?没... ...[详细]
  • Web3开发者必备:Arbitrum网络NFT开发全攻略

    Web3开发者必备:Arbitrum网络NFT开发全攻略 作为一名在区块链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的开发者,我不得不说Arbitrum真是个改变游戏规则的Layer2方案。还记得去年在以太坊主网上部署一个合约要花几百美元gas费的日子吗?现在想想都觉得肉疼。Arbitrum的出现确实解决了这个痛点,它就像是给拥堵的以太坊高速公路修了一条快车道。为什么选择Arbitrum?根据我最近接触的项目数据来看,Arbitrum生态正在蓬勃发展。截至11月7日的数据显示,这... ...[详细]
  • 比特币生态大变局:SATS神话能否在CHAX身上重现?

    比特币生态大变局:SATS神话能否在CHAX身上重现? 记得去年SATS突然爆火那会儿,整个圈子都沸腾了。说实话,我当时也没想到一个简单的Gas费支付功能能让这个代币一飞冲天。Unisat这招确实高明,把SATS和平台深度绑定,每次交易都得消耗它,这不就是给代币装上了永动机嘛!最近我发现OKX和CHAX走得特别近,这让我嗅到了熟悉的味道。OKX在Ordinals生态布局很早,据说之前确实想投资Unisat,但不知怎么就没下文了。现在我琢磨着,与其花大价... ...[详细]
  • 机构大举进军比特币ETF,但散户仍是市场主角

    机构大举进军比特币ETF,但散户仍是市场主角 今年二季度的比特币市场出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:专业投资机构正以前所未有的热情涌入比特币ETF市场,但令人意外的是,普通投资者仍然牢牢掌握着市场话语权。机构持仓创纪录彭博社的分析师James Seyffart最近分享了一组令人印象深刻的数据:仅在今年第二季度,各类机构投资者就增加了57,375枚比特币的持仓,总价值达到惊人的336亿美元。这让我想起2017年那个疯狂的牛市,当时整个市场还在讨论机构是否... ...[详细]
  • Starknet空投内幕曝光:你的$STARK奖励居然和这些操作挂钩!

    Starknet空投内幕曝光:你的$STARK奖励居然和这些操作挂钩! 嘿,区块链爱好者们!我刚挖到一个重磅消息 - Starknet的空投细则不小心被曝光了!这可是价值5000万美元的$STARK代币大放送啊!作为一个在这个圈子摸爬滚打多年的老鸟,我得说这次的空投条件真的挺有意思。你不知道的Starknet早期会员计划还记得去年那个引爆市场的Arbitrum空投吗?这次Starknet玩得更高级了!他们搞了个叫"ECMP"的早期社区会员计划,说白了就是个精心设计的营... ...[详细]
  • 代币安全审计:区块链时代的防火墙构建指南

    代币安全审计:区块链时代的防火墙构建指南 在这个数字货币飞速发展的时代,我发现代币安全审计已经从一个可选项变成了必选项。就像古人说的"小心驶得万年船",对于那些想在区块链行业立足的公司来说,安全审计就是这艘船的护航舰队。为什么安全审计如此重要?记得2016年The DAO事件吗?那次价值6000万美元的黑客攻击给整个行业上了沉重的一课。从那以后,我深刻地认识到:代币安全不再是技术问题,而是关乎企业生死存亡的战略问题。想象一下,你花重金打造... ...[详细]
  • 比特币暴跌3%背后:金融市场暗流涌动,谁在闷声发大财?

    比特币暴跌3%背后:金融市场暗流涌动,谁在闷声发大财? 说实话,最近的市场行情简直就像坐过山车。比特币周五突然来了个3%的跳水,现在在34,667美元左右徘徊,搞得加密货币圈子里人心惶惶。有意思的是,MicroStrategy的老大Michael Saylor依然稳如泰山,一副"我就躺平"的姿态。比特币矿工和ETF的暗中角力你知道吗?比特币这波月度30%的涨幅后回调其实很正常。就像我们跑步时总要喘口气一样,冲到36,000美元附近后回落到34,250美... ...[详细]
  • 狗狗币再现过山车行情:16%暴涨后的横盘隐忧

    狗狗币再现过山车行情:16%暴涨后的横盘隐忧 说实话,最近的狗狗币真是让人又爱又恨。上周看着它一口气冲高16%,我身边不少朋友都按捺不住进场了,结果这两天突然就陷入了半死不活的横盘状态。作为一名在加密市场摸爬滚打多年的老韭菜,我觉得是时候给大家泼点冷水了。当84%的持有者都在赚钱时...根据最新的链上数据,84%的DOGE地址都处于盈利状态。这数字听起来很棒对吧?但作为一个见证过无数次币圈轮回的老兵,我深知当市场上绝大多数人都在赚钱的时候,往... ...[详细]
  • Web3数据江湖:谁在掘金区块链上的信息宝藏?

    Web3数据江湖:谁在掘金区块链上的信息宝藏? 你知道吗?远古人类最早的商业记录居然是写在黏土板上的债务清单!公元前3400年,苏美尔人就懂得用楔形文字记录谷物交易了。这让我不禁感叹,人类对数据的执着简直刻在了基因里。说到这个,我突然想起印度涂料巨头Asian Paints的传奇故事。这家公司在上世纪70年代就花了相当于今天几千万美元的价格,买了台比印度顶级科研机构还要强大的计算机。他们可不是疯了,而是要用这台机器收集全国各地的油漆销售数据。结... ...[详细]